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花蕊夫人诗序 北宋 · 王安国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六、《成都文类》卷一五
熙宁五年,臣安国奉诏定蜀民所献书可入三馆者,得花蕊夫人诗,乃出于花蕊手,而词甚奇,与王建宫词无异。
自唐至今,诵者不绝口,而此独遗弃不见收,甚为可惜也。
臣谨缮写入三馆而归,口诵数篇于丞相安石
明日,与中书语及之,而王圭、冯京愿传其本,因盛行于时。
花蕊者,伪蜀孟昶侍人,事在国史。
安国题。
按:同治《重修涪州志》卷二,同治九年刊本。
补注本草总叙 北宋 · 林亿
 出处:全宋文卷九三三
旧说《本草经》神农所作,而不经见,《汉书·艺文志》亦无录焉。
《平帝纪》云:元始五年,举天下通知方术、本草者,在所为驾一封轺传,遣诣京师
《楼护传》称:护少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
本草之名,盖见于此。
而英公李世绩等注引班固叙《黄帝内外经》云:「本草石之寒温,原疾病之深浅」。
此乃论经方之语,而无本草之名。
惟梁《七录》载《神农本草》三卷,推以为始,斯为失矣。
或疑其间所载生出郡县有后汉地名者,以为似张仲景、华佗辈所为,是又不然也。
《淮南子》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七十毒,由是医方兴焉」。
盖上世未著文字,师学相传,谓之本草。
两汉以来,名医益众,张机、华佗辈始因古学,附以新说,通为编述,《本草》繇是见于经录。
然旧经才三卷,药止三百六十五种。
至梁,陶隐居又进《名医别录》,亦三百六十五种,因而注释,分为七卷。
唐显庆中监门卫长史苏恭又摭其差谬,表请刊定。
乃命司空英国公世绩等与恭参考得失,又增一百一十四种,分门部类,广为二十卷,世谓之《唐本草》。
国朝开宝中,两诏医工刘翰、道士马志等相与撰集,又取医家尝用有效者一百三十三种而附益之,仍命翰林学士卢多逊、李昉、王祜、扈蒙等重为刊定,乃有详定、重定之目,并镂板摹行。
由此医者用药,遂知适从。
而伪蜀孟昶亦尝命其学士韩保升等,以唐本图经参比为书,稍或增广,世谓之《蜀本草》,今亦传行。
是书自汉迄今甫千岁,其间三经撰著,所增药六百馀种,收采弥广,可谓大备。
而知医者犹以为传行既久,后来讲求浸多,参校近之所用,颇亦漏略,宜有纂录,以备颐生殴疾之用。
嘉祐二年八月,有诏臣禹锡、臣亿、臣颂、臣洞等再加校正
臣等亦既被命,遂更研覈。
窃谓前世医工原诊用药,随效辄记,遂至增多,槩见诸书,浩博难究。
虽屡加删定,而去取非一。
或本经已载,而所述粗略;
或俚俗尝用,而大医未闻。
向非因事详著,则遗散多矣。
乃请因其疏语,更为补注。
应诸家医书药谱所载物品功用,并从采掇,惟名近迂僻,类乎怪诞,则所不取。
自馀经史百家,虽非方饵之急,其间或有参说药验,较然可据者,亦粗收载,务从该洽,以副诏意。
凡名《本草》者非一家,今以开宝重定本为正。
其分布卷类,经注杂糅,间以朱墨,并从旧例,不复釐改。
凡补注并据诸书所说,其意义与旧文相参者,则从删削,以避重复。
其旧已著见,而意有未完,后书复言,亦俱存之,欲详而易晓。
仍每条并以朱书其端,云「臣等谨按某书云某事」。
其别立条者,则解于其末,云「见某书」。
凡所引书,以唐、蜀二《本草》为先,他书则以所著先后为次第。
凡书旧名《本草》者,今所引用,但著其所著人名曰某人;
惟唐、蜀本则曰「唐本云」、「蜀本云」。
凡字朱墨之别:所谓《神农本经》者,以朱字;
《名医》因《神农》旧条而有增补者,以墨字间于朱字;
馀所增者,皆别立条,并以墨字。
陶隐居所进者,谓之《名医别录》,并以其注附于末。
显庆所增者,亦注其末,曰「唐本先附」。
凡开宝所增者,亦注其末,曰「今附」。
凡今所增补,旧经未有者,于逐条后开列,云「新补」。
凡药旧分上、中、下三品,今之新补,难于详辩,但以类附见。
如绿矾次于矾石,山姜花次于豆蔻,扶栘次于水杨之类是也。
凡药有功用,本经未见,而旧注已曾引据,今之所增,但涉相类,更不立条,并附本注之末,曰「续注」。
如地衣附于垣衣,燕覆附于通草,马藻附于海藻之类是也。
凡旧注出于陶氏者,曰「陶隐居云」;
出于显庆者,曰「唐本注」;
出于开宝者,曰「今注」。
其开宝考据传记者,别曰「今按」、「今详」、「又按」,皆以朱字别于其端。
凡药名,本经已见而功用未备,今有所益者,亦附于本注之末。
凡药有今世已尝用,而诸书未见,无所辩證者,如葫芦巴、海带之类,则请从太医众论参议,别立为条,曰「新定」。
旧药九百八十三种,新补八十二种,附于注者不预焉,新定一十七种,总新旧一千八十二条。
皆随类粗释,推以十五凡,则补注之意可见矣。
旧者开宝、英公、陶氏三序,皆有义例,所不可去,仍载于首篇云。
新旧药合一千八十二种:三百六十种《神农本经》,一百八十二种《名医别录》,一百一十四种唐本先附,一百三十三种今附,一百九十四种有名未用,八十二种新补,一十七种新定
按:《證类本草》卷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明州雪窦山资圣寺第六祖明觉大师塔铭治平二年二月 宋 · 吕夏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明觉禅师语录、《延祐四明志》卷一七、《四明图经》卷一一、《雪窦寺志》卷六
夫真空不空,是有无證;
寂灭不灭,是往来相。
佛以权实一法,开顿渐之径,使随器而趋之,有不离道场得大智慧,有难行苦行为人天业。
日月为明矣,而盲者不见睫毛;
舟枻可济矣,而溺者沦于波浪。
人之未有恶明而忘济者,其心一也,其途异矣。
昆蚑之性,群行食啄,倦则息,触则避,求所以安乐,不待教而能也。
人之于贵贱贫富寿夭得丧,不知自然之分,爱恶悲欣,廉贫静躁,纠缠桎梏,无所解脱。
昼劳形骸,夜动梦寝,至于老死,且不知息。
彼昆蚑知所以安乐,人顾不能也。
佛之教人,推性命之际,以极天地之外,乃至观身如掌中物。
传付法宝,不寓文字,是谓禅那。
山岳之大,有时而泐,金石之刚,有时而刓,形器之用也。
我则异于是,无去无住,无取无离,不见于内,不见于外,不见中间。
自利义也,利他仁也。
是谓涅槃妙心诸佛法印无上微妙秘密圆明真实正法眼藏。
佛以授摩诃迦叶,传僧伽梨衣,以待补处出世,为成道之符。
自是衣法相传,二十有七世香。
至王子初入中国,谥曰圆觉
圆觉传大祖大祖传鉴智,鉴智传大医,大医传大满大满传大鉴,大鉴藏衣传法而已,大慧继之,大寂承之,其后皆以所居称。
若天皇、龙潭、德山,雪峰、云门、香林、智门,其世次也。
禅师讳重显字隐之,大寂九世之孙,智门之法嗣也。
俗姓李氏,母文氏,以太平兴国五年四月八日生大师遂州
始生瞑目若寐,三日既浴,乃豁然而寤,屏去荤血,不习戏弄。
七岁,有僧过其门,挽持袈裟,喜不自胜。
闻梵呗之声,辄泣下。
父母问其故,恳请出家。
父母执不可,师不食者累日。
咸平中终父母丧,诣益州普安院仁铣师,落发为弟子。
大慈寺僧元莹,讲《定慧圆觉疏》,师执卷质问大义。
至心本是佛,由念起而漂沈,伺夜入室请益,往复数四,莹不能屈。
乃拱手称谢曰:「子非滞教者,吾闻南方有得诸佛清净法眼者,子其从之,彼待子之求也久矣」。
师于是东出襄阳,至石门聪禅师之席。
居三岁,机缘不谐,聪谕之曰:「此事非思量分别所解。
随州智门祚禅师,子之师也」。
师乃徙锡而诣之,一夕问祚曰:「古人不起一念,云何有过」?
祚招师前席,师摄衣趋进,祚以拂子击之,师未晓其旨,祚曰:「解么」?
师拟答次,祚又击之,师由是顿悟。
寻往庐山林禅师道场,问之曰:「法尔不尔,云何指南」?
林曰:「只为法尔不尔」。
师遂拂衣而退,众皆股栗。
有毁于林者,林谕众曰:「此如来广大三昧也,非汝等辈以取舍心可了别也」。
师辞往池州景德寺首座,为众解肇法师《般若论》。
知州曾公会以果子抵于地曰:「古人云,不离当处常湛然,即今在何许」?
师指景德长老曰:「只此长老亦不知落处」。
曾公云:「上座知也,不得无过」。
师曰:「明眼人难瞒」。
师南游杭州,住持苏州洞庭翠峰,嗣智门也。
未几,曾公出守明州,手疏请师住持雪窦资圣。
苏人固留不可,师曰:「出家人止如孤鹤翘,去若片云过顶,何彼此之有」?
雪窦本智觉禅师道场,智觉雪峰五世孙,备传琛,琛传益,益传韶,而寿继之,智觉其号也。
一法同源,而地有盈虚,师之至犹家焉。
决潢污,变清泚,掖躄偃,争迅驰,州邦远近,辐辏座下。
驸马都尉和文李公表锡紫方袍,侍中贾公又奏加明觉之号。
师住持三十一载,度僧七十八人。
先是,门弟子建寿塔于寺之西南五百馀步,一日命侍者洒扫塔亭,行至山椒,历览久之,曰:「自今过此,何日复至」?
左右皆大惊。
众迎师还,师坚指塔所,众皆号泣。
随至塔前,或曰:「师无颂辞世耶」?
师曰:「吾平生患语之多矣」。
翌日出杖屦衣盂,散遗其徒。
有问疾者,留食,殷勤与之约曰:「七月七日复来相见。
其夜盥浴整衣,侧卧而灭。
时皇祐四年六月十日,俗寿七十三,僧腊五十
七月初六日入塔,如师之约。
呜呼,师得妙用善机,不敢诸法,能知去来、达性命。
故方是时升堂皇、游墙藩者,悟性相体空,顿息万缘,为大乘法器,曰义怀、在和,凡百五十人,传其法于天下。
彼遮护意根,网绊初心,背觉合尘,逐念流徙,得少为多,妄立知见,虽三诣投子,九陟洞山,师亦援手濡足,而无以救之。
是犹孔子之有宰我孟子之有盆成括,非其师之过也。
自师出世,门人惟益、文轸、圆应、文政、远尘、允诚、子环,相与裒记提唱语句诗颂,为《洞庭语录》、《雪窦开堂录》、《瀑泉集》、《祖英集》、《颂古集》、《拈古集》、《雪窦后录》,凡七集。
师患语之多,而其徒怆然犹以为编捃有遗,盖利他之谓也。
余得其书而读之,二十馀年,虽瞻仰高行,而录利所縻,无由亲近。
使得稽首避席,沾彼法雨,觉悟尘劳,庶几可教者,今蔑如之何。
师辞世十有三年,碑表未立,馀杭僧惠思撰《行业录》,与其徒元圭、觉济大师悟朋继踵,褒文请铭。
跂慕之心,重之以门人之请之勤,抑有待耶?
愚公叩壤以移山,虽不量力,其诚则至矣。
谨焚香再拜,系之以铭曰:
噫惷愚,背本源。
一念,生二根。
胜与劣,驷马奔。
嗜所得,自诈谖。
失大道,南北辕。
艾至老,愉朝昏。
正遍觉,人天尊。
迷者挽,溺者掀。
朝暾出,彗霾云。
渴得浆,寒得薪。
悟报化,知非真。
趣安隐,摆客尘。
王叔生,广佛事。
破六宗,应弹指。
法来东,非会际。
信衣传,只履逝。
五山真法器。
立积雪,殊其臂。
忍非忍,得法髓。
债必偿,有裔嗣。
皖公潜,佛日翳。
翩南游,立如椔。
乞解脱,彊哉慧。
攘蜂虿,神兵卫。
破头峰,众云从。
横六气,酾二宗。
教任意,任懒融。
黄梅儿,陌上童。
阙七相,了诸空。
圣服劳,杵臼佣。
和心偈,掊争锋。
夜南骛,怀是逢。
帝稽首,晞下风。
舟复新,叶归丛。
有道得,无心通。
世有承,四众依。
灯相绩,埙应篪。
师异禀,自孩提。
斥腴隽,蹈圣梯。
慈固挋,不得施。
恭孝,终苴缞。
铣落发,莹质疑。
汉之东,得我师。
抉盲瞆,柞荒菑。
昔无有,今委蛇。
遇沾洽,发萌荑。
淫蛙鸣,钟未簴。
鱼目藏,明珠吐。
岿二山,下担负。
来万里,足茧踽。
訇春雷,披蛰户。
辩缚解,诀去住。
沃醍醐,𣂏甘露。
百五十,胄蕃庑。
穷车辙,诵句语。
瞻骨肉,轴绘素。
远胡越,近杖屦。
捐粗相,悉开悟。
山茀郁,泉咿幽。
虎迹交,鼪猱啾。
塔门閟,樛。
天南垂,海彪彪。
囊破褐,笈单裯。
来环绕,五体投。
名彊身,禄饱喉。
狃怨憎,甘鲍鱐。
睨真乘,等赘疣。
庆我生,辩蕃莸。
蕲诱掖,邈无由,瑑坚石,摅忧。
治平二年乙巳岁二月五日
议兵策(上) 北宋 · 李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一四、《圣宋文选全集》卷二二、《崇古文诀》卷二八、《文翰类选大成》卷一四五
天下之事,莫难于兵;
天下之才,莫难于将。
今夫奉法令、畜士民,虽提顿矫暴之,其逆顺祸福,持非岁月之久,理势之极,动之有非是。
虚徐而议,彷徉而止,利可以缓从,患可以中避。
若夫群数十万之众,局熊罴之气,聚貙虎之力,制之非其道,则若奔马之辔,不可收厉。
吾人人而敌人与抗,时我有瞢,睨我小跌,一有形罅,若弩羽之来不可障。
是故朝为胜兵,暮为野骴;
朝为彊国,暮为丘墟,其存亡死生之速如是。
故曰:「天下之事莫难于兵」。
生者人之所甚乐,死亡人之所甚恶,将使人触白刃、冒流矢,赴死如赴生;
安逸人之所至愿,劳苦人之所最病,将使之草食水饮,介胄而骑,角逐出入于死生之场,趋劳如趋逸;
耳目之众也,将使之莫敢不一;
心志之异也,将使之莫敢不同;
我之迹,将使之不可窥;
彼之情,将使之不可隐。
故曰:「天下之材,莫难于将」。
一治十,十治百,百治千,千治万。
万一者将也,百万者兵也。
以一人动静进退而百万之命系焉,故国之命在师,师之命在将。
国轻用将,将轻用师,危亡之本也。
非仁不能以怀物,非威不能以戢士,非勇不能以震敌,非智不能以应变,非信不能以固结。
专于仁则慢而不为用,专于威则怨而不为用,专于勇则力折而机误,专于智则声蔽而实穷,专于信则事滞而利失。
备者多胜,专者多败。
故将之材得则兵未战而先胜,将之材失则兵未战而先不胜。
有不可用之将,无不可用之兵。
将胜则兵少以为多,兵弱以为彊;
将不胜则兵多而乱易,兵彊而陷速。
知兵必胜之将,其大略盖出于智谋、仁义,而仁义施之阳,智谋藏之阴,阳明而无不知,阴潜而下不可见。
至哉,知此者其知所谓为将乎!
故良将之材未易有也,有之而未易知也,知之而未易用也,用之而未易终也。
非至君不能用将,非至将不能用兵,非至兵不能破敌,兵事将材之难如此。
太祖皇帝角材智、合寇雠而任之,即位之四年,慕容延钊荆南高继冲献其地。
五年,王全斌代蜀。
六年,降孟昶、平三川。
十一年,潘美之兵趋广南,数月而絷刘鋹
十五年,一曹彬,桥长江,过师于采石。
十六年,拔金陵,俘李煜
将明卒锐,势如决河海,声若走风霰,素定之策,印圈钥勘,不失寸尺,算日数刻,以俟捷奏。
积世之珍,入于王府,数路之籍,登于版图。
以此之将,将此之兵,故兵用而武功成,将出而敌国破。
长摹远据,以授后圣太平之业,百年馀矣,庙堂之上,习于安娱;
辕门之口,恬于豢养。
兵不知律,将不知兵,国不知将。
观今之所谓将,其在内者,徒车骑容冶,日奉朝谒,利厚禄以肥子弟,茍声色、美田宅而已;
其在外者,资公养之费,约结要人,酣歌玉食,希冠盖之誉,庇占惰卒,便豆觥庖厩、织纴绣画、针韗凫锻、伎巧玩好之事而已。
其于训练之精粗,赏罚之后先,士气之彊怯,地形之迂直,鹅鹳之疏密,虏态之诚伪,慢焉不知百一。
以此之将,将此之兵,是故治安闲暇之日,名繁数稠,高位大俸,索上农夫十户之赋,足以给一兵;
悉关市之征,不足以奉一将。
阔视哆言,尚各不满,一旦走檄传警,投之敌前而用之,小出必小挫,大举必大北。
血丹原野,肤钝锋刃,四夷以为大噱。
非天之灾,非地之变,非时之不幸,国不知将,将不知兵,兵不知律之祸也。
韩非曰:「所用所养,所养所用」。
故臣愿陛下于优安寡事之时,留神于兵,垂意于将,当涂以收之,当术以验之,委之以难而观其决,付之以事而观其应,问之以疑而观其虑,尝之以政而观其材,愒之以险而观其忠,较之以气而观其勇,则将斯得矣。
《诗》曰:「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今此下民,或敢侮予」。
孟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
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
北有松陉之膻丑,西有赫连之遗种,南有盘瓠、杂獠、丁黎馀民。
陛下畜十馀将,练数万人,守则守,战则战,四边必睥睨而不敢动。
备虑之有素,谁敢恐惧中国而侮之者!
陛下垂拱于太平之上,澹不早图,岁茍一岁,日茍一日,养不可用之将,蓄未尝战之兵,猝有风尘从疆而起,扰吾赤子,掠吾土毛,然后骇而为之,则亦暮已。
殷祭议 东晋 · 王谧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
有非常之庆,必有非常之礼,殷祭旧准不差,盖施于经常尔。
至于义熙之庆,经古莫二,虽曰反正,理同受命。
愚谓履运惟新,于是乎始,宜用四月(《宋书·礼志》三;《通典》四百十九,元兴三年,领司徒王谧丹杨尹孟昶议。)
吴平甫墓志铭元丰三年九月 北宋 · 韦骧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钱塘韦先生文集》卷一六
吴平甫之丧还自浮梁,将葬,伯兄少卿以某知平甫之素,乃以其行状见属以铭。
某义不得辞,谨为之叙次。
平甫生而聪悟,幼不好弄。
及就师学,则夙夜勤苦以自励。
弱冠术业大成,为乡里推重。
耽味经史,平居未尝释卷。
圣贤去取之理,古今因革之绪,博通强记,无不该洽。
知之德性谨厚,造道深远,以诚接物,以谦待人,故学者多从焉。
天资恬退,不嗜荣利,公卿大人之门,不喜曳裾于其间。
三预乡荐,唯一试礼部,盖亦迫于亲朋之所强也。
其后绝意进取,杜门著书,捽茹以自适者几二十年。
熙宁七年郊祀霈恩,伯兄当荐子弟,乃密以平甫为请,夺其志而莫之告也。
未几,补太庙斋郎,久之不赴调。
及伯兄还朝,乃迫之偕行。
入铨,授将仕郎,出为南安军大庾县
既而辞疾不往。
居数岁,伯兄复以义趣之,乃幡然悔曰:「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
吾兄以友爱禄我,而我独不勉,是诚何心哉?
不几乎于陵之哇也,人将以蚓视予矣」。
于是再调饶州浮梁
到官逾年,感疾而殁。
凶问至,乡之贤士大夫皆歔欷叹息,曰:「平甫之所享止如是,其命矣」。
平甫其字也,讳天秩,世为杭人
曾祖嗣、祖承赞皆不仕,父肃赠工部尚书
初娶邵氏,生三男,俱早世。
次娶邵氏,生一男,曰师明,以疾不克嗣,一尚幼。
有文集五十卷藏于家,享年六十二,卒以元丰三年五月壬申,葬以是年九月乙酉
县曰钱塘,乡曰履泰,原曰龙井,茔域于是而合乎邵氏之室也。
铭曰:
位不称德寿不遐,子以疾废孰克家?
天乎与善宜无差,至此莫诘其何嗟。
与辽国燕王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二八、《契丹国志》卷一一
吴越钱俶、西蜀孟昶等归朝以来,世世子孙不失富贵。
况辽之与宋,欢好百年,诚能举国内附,则恩数有加;
苟怀执迷,后时失机,恐有彭宠之祸起于帐中。
请上尊号表 五代 · 冯道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七
先以中外同词。
华夷叶庆。
敬尊往制。
特上徽名。
天眷未回。
王言叠降。
过持谦柄。
尚拘偫情。
将永显于洪休。
须再陈于丹素。
伏惟皇帝陛下中兴缵祀。
下武应期。
务华去实。
还浮返朴。
有闻善必行之圣。
有无幽不烛之明。
神武戡定四方。
以文德怀柔八极。
惟恭与孝。
继祖承祧。
臣等考寻帝载。
奉扬休烈
请上尊号曰圣明文武恭孝皇帝
约就望而臆谭尧德。
叙声身而首赞禹谟
此际陛下以郊禋未展于泰坛。
飨未修于清庙。
易水之残妖未殄。
江陵之阖境未宁。
坚违丹赤之诚。
更待和平之日。
今则乾坤大定。
书轨混同
北暨幽陵。
南穷丹徼。
东踰沧海。
西越流沙
率梯航者。
布腹心。
俟干羽者。
已陶声教。
圜丘报本。
显陈燔燎之仪。
宗祏告虔。
亲奉云韶之荐。
而况万邦胥悦。
百谷顺成
天垂上瑞之文。
人乐繇庚之化。
鸡竿作解。
凤纪维新。
野喧击壤之歌。
兵入櫜弓之咏。
人祇䜣合。
日月重光。
明哉康哉。
美矣盛矣。
臣等生逢景运。
仰缵丕图。
是将亿兆之心。
虔贡再三之请。
冀茂实永光于图史。
徽猷式冠于古今。
上契天心。
下从人欲。
凡厥臣庶。
恭俟允俞。
请徽号内加广道法天四字表 五代 · 冯道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七
臣等闻乾文上布。
尝居莫大之尊。
坤体下凝。
克阐无疆之道。
以是发生悠久。
亭育运行。
人识元功。
遂配高明之号。
世详阴德。
爰标博厚之名。
皆彰得一之灵。
尽合通三之义。
帝王继统。
古今同符。
皇风愈至于治平
偫愿并虔于将顺。
伏惟圣明神武文德恭孝皇帝陛下乾坤正气。
日月并明。
千年广出震之期。
万乘发承祧之日。
宽仁大度。
映惇史于前王。
俭德淳风。
契徽猷于太古。
而自削平多难。
纂绍洪基。
视兆庶以如伤。
致八纮之丕变。
蛮夷率服。
稼穑丰登。
普天扬溢美之声。
当宁固持谦之旨。
夙坚众志。
久抑鸿名。
洎展礼祖宗。
告虔天地。
乃从人而降命。
获奉册以陈诚。
纪述圣谟。
但务属词之实。
申明邦典。
方谐得理之宜。
郊祀以来。
日新其化。
四年益理。
九土咸宁
恶党挺妖。
伏天威而悉殄。
远藩效顺。
感帝德以皆来。
塞外休兵。
域中无事。
保深根而固蒂。
延地久以天长。
臣等辄据偫情。
虔徵故事。
合增加于徽号。
免漏略于宸猷。
伏以道为广大之宗。
天布生成之惠。
惟一德。
宜总二名。
臣等伏请于尊号内加广道法天四字。
庶得彰明典礼。
若倾翊戴之心。
辉焕简编。
永表雍熙之运。
后蜀主孟昶降表 五代 · 李昊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一
臣生自并门。长于蜀土。
幸以先臣之基构。得从幼岁以纂承。
只知四序之推移。不识三灵之改卜。
伏自皇帝陛下大明出震。圣德居尊。
声教被于遐荒。庆泽流于中夏
当凝旒正殿。亏以小事大之仪。
及告类圜丘。广执贽奉琛之礼。
盖蜀地居遐僻。路阻阙庭。
已惭先见之明。因有后时之责。
今则皇威电赫。圣略风驰。
干戈所指而无前。鼙鼓才临而自溃。
山河郡县。半入于提封。
将卒仓储。尽归于图籍。
但念臣中外骨肉二百馀人。高堂有亲。
七十非远。弱龄侍奉。
只在庭闱。日承训抚之恩。
粗勤孝养之道。实愿克终甘旨。
保此衰年。其次得子孙之团圆。
守血食之祭祀。伏乞皇帝陛下容之如地。
盖之如天。特轸仁慈。
以宽危辱。臣复辄徵故事。
上黩严聪。窃念刘禅有安乐之封。
叔宝有长城之号。皆因归款。
尽获全生。顾眇昧之馀魂。
得保家而为幸。庶使先臣寝庙。
不为樵采之场。老母庭除。
尚有问安之所。见今保全府库。
巡遏军城。不使毁伤。
将期临照。臣谨率文武见任官望阙上表归命。
范延光等官爵制(节文) 后晋 · 晋高祖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十四
顷朕始登大宝。未靖中原。
六飞才及于京师。千里未通于怀抱。
楚王求旧。方在遗簪。
曾子传疑。忽成投杼。
寻闻悛悔。遽戮奸回。
干戈俄至于经时。雷雨因思于作解。
果驰宾介。叠贡表章。
向丹阙以倾心。沥素诚而效顺。
而况保全黎庶。完整甲兵。
纳款斯来。其功非细。
得不特颁铁契。重建牙璋。
封本郡之土茅。移乐郊之旌钺。
至于将吏。咸降丝纶。
于戏。上穹之运四时。
不愆者信。大道之崇三宝。
所重者慈。活万户之伤夷。
息六师之劳瘁。遂予仁悯。
旌尔变通。永贻子孙。
长守富贵。敬佩光宠。
可不美欤。可复推诚奉义佐运致理功臣天雄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太傅中书令广晋尹上柱国临清王食邑一万户食实封一千户改授郓州刺史天平军节度郓齐□等州观察处置等使
赐铁券。改封高平郡王
仍令择日备礼册命。以天雄军节度副使检校刑部尚书李式检校尚书右仆射亳州团练使
贝州刺史孙汉威为检校太保陇州防禦使。以天雄军三城都巡检使薛霸为检校司空卫州刺史
以天雄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王建检校司空虢州刺史。以天雄军内外马军都指挥使药元福检校司空深州刺史
以天雄军内外步军都指挥使安元霸为检校司空随州刺史。以天雄军都监河阳行军司马李彦珣检校司空坊州刺史
仁文哲武恭孝皇帝谥议 南宋 · 程珌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八六、《洺水集》卷四、《宋会要辑稿》礼三○之八四(第二册第一一四七页)
议曰:臣闻皇坟帝典,咸述于徽谟;
玉鐀金函,悉储于美号。
然史记五帝之寿,于古独高;
而商称三后之年,历书有永。
盖履位既久,则膏润之被也必深;
而享国既长,则治功之凝也必盛。
唯功德之兼茂,宜名号之益章
恭以熙朝上承尧运,仁皇御历四十二年,高宗中兴三十六载。
伟淳熙之继体,亦四七以承休
逮我先皇,垂及三纪。
羲昊而上,莫可订详;
诗书所编,于斯为盛。
昭德作谥,宜鉴在兹。
恭惟大行皇帝梦日开祥,神光阐瑞,万善众美,天授神钟。
迹其登贤聘逸,消庸斥回,放勋之明也;
欢奉两宫,善述前志,重华之孝也;
食不御珍,衣常屡浣,大禹之俭也;
阴燠小愆,露祷清禁,文王之畏天也;
未昕视朝,暑寒不变,宣王之勤也。
视民若伤,念兵若己,敬大臣,恤小民,察迩言而莫惑,堲谗说而不行。
郊庙迭举,以隆报本之心;
亲幸儒宫,以示右文之化。
日惟一讲,肇始再临,录宣圣之后,赐诸儒之谥。
奥学上窥于轩昊,飞毫俯烂于云章,既书《说命》以赐辅臣,复翰《无逸》以置座右。
两浙丁钱之困,减江东折帛之重。
建学以厚宗枝,锡庙以表忠节。
苑囿不脩,游幸绝迹。
禁令特严于金翠,仁心下逮于肖翘。
闻民食之稍艰,即发丰储之廪;
念民生之不易,数捐内帑之金。
轨王涂,圣言哲行,若脩身之三德,暨为治之九经,无不躬蹈而力行,积久而不懈。
用是纯德上格,寔意下孚。
五雨十风,群生茂豫;
冰天桂海,爱戴同心。
重译鞑靼,连岁输忱,四世金雠,绝币不与。
粤自南渡,块土未还,今也名若魏梁,大若齐鲁,略河以北,循山而东,奉图职方,请印少府
而又中土人心,影从风动,豪士则挈州送欸,黔民则襁褓归仁
列处边亭,凡数百里,万艘馀,沾及伧荒。
矧其传国古玺,元祐宝章,与夫荐天之璧,祀庙之器,爵尊𤨴珂,钟律铿锵,列玉大圭,尽归广内。
边吏不绝受,史馆不绝书。
履德于践阼之始,收功于真积之馀。
巍巍煌煌,光洗六合,如清风戒晓而白日升,如蛰雷起春而应龙奋。
良由德盛于身,故功显于世,本末有第,非倖而致。
仰惟玩志穆清,观道昭旷,宜千亿岁,比算三皇。
顾以求衣中宵,忘食过旰,焦勤圣体,寖爽天和。
既愆豫于逾旬,尚临朝于一日。
若与臣子永诀仙凡,自是广庭不再清跸,三灵为之色变,万宇为之心摧。
初玉几甫凭,亟命圣子,丕承大统盛德日新
谋惟先帝之诒,孝极慈帏之奉,而又首遵母后之训,必行三年之丧。
付托得人,海邦胥慰。
体天议谥,亟命末臣。
臣是用循列圣之规,刺六经之制,阐章天之藻德,酌希代之隽功,合为徽称,用亿世。
谨按谥法:功施于人曰仁,圣德广运曰文,知人能官曰哲,辟土斥疆曰武,接下不骄曰恭,继志成事曰孝。
夫泽流方夏,馀被北方,非功施于人乎?
道统既明,邪说自殄,非圣德广运乎?
信贤逐佞,至明不惑,非知人能官乎?
北方舆版,日衍月增,非辟土斥疆乎?
群臣谒奏,竦躬危坐,非接下不骄乎?
愤解百年,功光列庙,非继志成事乎?
夫贤起有之野,万国咸安
天德之全,出宁四海。
或遗大龟之宝,亦取安邦;
或惟武功之图,亦贵能敉。
然则宁之为义大矣哉!
夫植显号,建鸿名,必也稽之事业,考之佥舆,关诸百圣而不疑,质诸鬼神而无愧,故荐于天而天心受,陈于庙而意愉。
韦昭曰:王者无上,故于南郊称天以谥。
大行皇帝尊谥宜天锡之,曰仁文哲武恭孝皇帝庙号宁宗
宁宗哀册文宝庆元年二月 南宋 · 史弥远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七四、《宋会要辑稿》礼三○之九四(第二册第一一五一页)
维嘉定十七年岁次甲申闰八月乙未朔三日丁酉仁文哲武恭孝皇帝崩于福宁殿,旋殡于殿之西阶
宝庆元年二月壬辰朔三十日辛酉,迁座于永茂陵攒宫,礼也。
云绕帝乡,漏沉天阙。
陈扆㡩以如在,挽车旌而尚列。
苍梧连泣竹之野,玉匮藏函书之穴。
瞻象物以悽黯,企仙游而怆咽。
孝子嗣皇帝臣昀摧痛罔极,衔哀永诀。
弓剑漠以难举,尊罍奠而将彻。
端咨近辅,缉扬洪烈。
其词曰:天享至仁,格于艺祖
诞舜明命,全付区宇。
觐讴盛乎虞夏,誓伐卑乎汤武。
启祐我后,以笃斯祜。
若时中兴,三圣继序。
文孙丕承,实天所与。
秉哲而丽正,饬躬而履纯。
寅畏以事上帝,徽柔以怀小民。
度常裕以有容,威不严而自神。
舍己从善,忠谠毕陈。
予亮予弼,汝臣汝邻。
浑然如天,熙然如
措一世于升平,陶八荒于晏醇。
三十一年仁祖之仁。
始其慈福开宫,寿慈对殿,巍巍寿康,高蹈清燕。
翠跸来朝,问安视膳。
宝册交举,琼觞齐献。
庆重仪缛,和翔泽遍。
孝德之全,光乎三禅。
太紫之庭,兰茝之掖,嗜好不营,服御无饬。
衣必再浣,洗更以锡。
苑圃不增,游畋屏迹。
辇路苔侵,禁园草积。
赐绝横缗,嫔皆虚席。
俭德之隆,卓冠载籍。
若乃天作清明,机运英刚,迄剪奸孽,总收权纲。
新化如涤,皇猷聿彰。
众正翕受,帝纮孔张。
宗社之计,赫乎灵张。
乃挈治统,乃疏政经。
九赋数减,一役不兴。
刑虽小而逾恤,兵惟应而弗征。
亲斋露祷,忱通顾歆。
岁书屡丰,变销无形。
立国之势,以尊以宁。
至于七敞堂延,三登觚畤,原庙之谒,太室之祀,升以苾馨,涓以芳美。
天地昭答,神祇嘉喜。
贶之珍符,介之蕃祉。
眷载膺,圣志愈抑。
惟成宪是监,惟古训是式。
两讲迭进,缉熙日益。
曰能定,朕心自得。
万机馀閒,玩情翰墨。
鸾虬翚矫,奎璧绚奕。
首幸辟雍,儒道用光
若稽旧典,肇复东庠。
辑麟趾之振振,环冠带之锵锵。
俾道德而咏仁,咸追琢乎圭璋。
而又发辉幽潜,表章正学。
录裔胄于洙泗,锡谥名于关洛
振斯文而接坠绪,镜群昏而开后觉。
于是圣化被乎六合,皇威信乎四陲。
内修既备,外攘兼施。
胡运于垂尽,起遗黎之来思。
故壤舆图,叠上封圻。
闻风动河北之应,布令感山东之归。
景命用集,鸿禧羡滋。
玺还玉府,礼行瑶墀。
恩渗漉于臣庶,声震詟于戎夷。
宣王复古之雅,迈宣帝兴业之规。
要略恢乎绍兴,宏模广乎淳熙。
方当躬抚昌期,丕凝庶绩。
旦旦视朝,寒暑不易,终始如一。
遂爽冲豫,遂亲药石。
层云蔽阙以连朝,彤霞覆殿而竟夕。
忽钧天之宵断,骇宫车之晏出。
呜呼哀哉!
天崩莫柱,民哀斯擗。
雷号薄乎霄汉,雨泪凄乎郡国。
风烟为之俱惨,日星几于无色。
而况母幄流悲,宫闱伤衋。
忍凭几之导扬,赖东朝之拥翼。
省付托之至重,每茕疚而加惕。
呜呼哀哉!
询谋方笃,晬容遽违。
斿卫犹整,音尘寖微。
黼座寒兮花露欲泫,素翿肃兮雁霜共飞。
乙夜书残,唯想又新之训;
景阳钟绝,那求未晓之衣。
呜呼哀哉!
同轨咸臻,元龟协吉。
澄晖涵万壑之秀,佳气贯五陵之玉。
审协祔之胥契,庶妥宁之允穆。
飞帘先导而尘清,海若骏奔而波伏。
卤簿引兮,嗟越渚之道迎;
龙輴渡兮,痛京皋之巷哭。
山川拱扈,永陪四后之游;
郁森,申衍万年之福。
呜呼哀哉!
列圣一心,以仁而传。
忠厚之基垂裕于后,岂第之洽深深于前。
细而覃乎草木,充而塞乎天渊。
苍箓兴兮,损文王之寿;
丹鼎就兮,催黄帝之仙。
愿灵休之敷遗,长燕及于皇天。
呜呼哀哉!
入峡1059年 北宋 · 苏轼
五言排律 押覃韵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巫山县巫山
自昔怀幽赏,今兹得纵探。
长江连楚蜀,万派泻东南。
合水来如电,黔波绿似蓝。
馀流细不数,远势竞相参。
入峡初无路,连山忽似龛。
萦纡收浩渺,蹙缩作渊潭
风过如呼吸,云生似吐含。
坠崖鸣窣窣,垂蔓绿毵毵。
冷翠多崖,孤生有石楠。
飞泉飘乱雪,怪石走惊骖。
绝涧知深浅,樵童忽两三。
人烟偶逢郭,沙岸可乘篮。
野戍荒州县,邦君古子男。
放衙鸣晚鼓,留客荐霜柑
闻道黄精草,丛生绿玉篸。
尽应充食饮,不见有彭、聃。
气候犹煖,星河夜半涵。
遗民悲昶、衍孟昶从此入觐,王衍亦蜀主。),旧俗接鱼蚕
板屋漫无瓦,岩居窄似庵。
伐薪常冒险,得米不盈甔。
叹息生何陋,劬劳不自惭。
叶舟轻远溯,大浪固尝谙。
矍铄空相视,呕哑莫与谈。
蛮荒安可住,幽邃信难媅。
独爱孤栖鹘,高超百尺岚。
横飞应自得,远飏似无贪。
振翮游霄汉,无心顾雀鹌。
尘劳世方病,局促我何堪。
尽解林泉好,多为富贵酣。
试看飞鸟乐,高遁此心甘。
陈友谅 清 · 严遂成
 出处:明史杂咏卷一
渔家子,起沔阳,夥颐沉沉称汉王
橹箱连锁棚走马,乘潮东向吞天下。
奈何雁汊烧羊反间行,坏汝万里之长城。
铁挝击碎寿辉首,义帝沉江义士走。
饿鸮一声摩天风,目睛突出箭血红。
相士贵墓术不验,沙岸雨立朝班空。
虎斗龙争几朝暮,若翁业渔尚如故。
不识新丰拥彗迎,幸逃俎上分羹怒。
祇须陈乞镂金床,配以孟昶溺器七宝装,载入笭箵归沔阳
祫禘议 后唐 · 韩彦恽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七
伏以三年祫而五年禘。
邃古通规。
祖有德而宗有功。
前王令范。
封为百代之主
亲尽从偫庙之祧。
繇是昭穆罔差。
尊卑式叙。
标诸前典。
是谓格言。
我国家土德中兴。
瑶图再造。
既展郊禋之礼。
爰崇禘祫之仪。
典册备陈。
孝思无极。
恭以本朝尊受命之祖。
景皇帝为始封之君。
百代不迁。
累朝频议。
贞观至于天祐。
无所改移。
圣祖神孙。
左昭右穆。
洎经兵革。
久废烝尝。
芜没宫庭。
陆沉园寝。
迨中兴国祚。
重立宗祊。
议出一时。
制行七庙。
遂致太祖景皇帝在祧庙之数。
不列祖宗。
伏惟圣明神武文德恭孝皇帝陛下绍复鸿图。
不失旧物。
欲尊太祖之位。
将行东向之仪。
爰命偫臣。
毕同集议。
伏详本朝列圣之旧典。
明皇定礼之新规。
开元十年特立九庙。
子孙遵守。
历代无亏。
今既行七庙之规。
又以祧太祖之室。
昔德宗朝行禘祫之礼。
颜真卿立议。
请奉献祖神主居东向之位。
景皇帝暂居昭穆之列。
考之于贞元。
则以为误引之说。
行之于今日。
雅得其变礼之宜。
今欲请每遇禘祫之岁。
暂奉景皇帝居东向之尊。
元皇帝已下。
叙列昭穆。
偫寮聚议。
贵在酌中。
臣等周行。
咸非博识。
循其故事。
庶叶典章。
后蜀 · 王廷圭
 押灰韵
十字水中分岛屿,数重花外见楼台浣花溪江皆创亭榭,孟昶游之,曰:“曲江金殿锁千门,未及此。”廷圭赋句,称善。见《蜀梼杌》)
周世宗 后蜀 · 孟昶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九
七月一日
大蜀皇帝谨致书于大周皇帝阁下。
窃念自承先训。
恭守旧邦。
匪敢荒宁。
于兹二纪。
顷者晋朝覆灭。
何建来归。
不因背水之战争。
遂有仇池之土地。
洎审晋君归北。
中国且空。
暂兴敝邑之师。
更复成都之境。
前时秦成阶凤。
实为下国之边陲。
其后汉主径自并汾。
来都汴浚。
闻征车之未息。
寻神器之有归。
伏审贵朝先皇帝应天顺人。
继统即位。
奉玉帛而未克。
承弓剑之空遗。
但伤嘉运之难谐。
适叹新欢之且隔。
以至前载。
忽劳睿德。
远举全师。
土疆寻隶于大朝。
将卒亦拘于贵国。
幸蒙皇帝惠其首领
颁以衣裘。
偏裨尽补其职员。
士伍遍加于粮赐。
则在彼无殊于在此。
都宁比于雄都。
方怀全活之恩。
非有放还之望。
今则指挥使萧知远冯从谠等。
押领将士子弟。
共计八百九十三人。
已到当国。
具审皇帝迥开仁悯。
深念支离。
厚给衣装。
兼加巾屦。
给沿程之驿料。
散逐分之缗钱。
仍以官僚之迥还。
安知所报。
此则皇帝念疆埸则已经几代。
举干戈则不在盛朝。
特轸优容。
曲全情好。
永怀厚义。
常贮微衷。
载念前在凤州
支敌虎旅。
偶于行阵。
曾有拘擒。
排阵使胡立已下。
寻在诸州安排。
及令军幕收管。
自来各支廪食。
并给衣装。
却缘比者不测宸襟。
未敢放还乡国。
今既先蒙开释。
已认冲融。
归朝虽愧于后时。
报德未稽于此日。
其胡立已下。
今各给鞍马衣装钱帛等。
专差御衣库使李彦昭部领。
送至贵境。
望垂宣旨收管。
矧以昔在龆龀。
即离并都。
亦承皇帝凤起晋阳
龙兴汾水。
合叙乡关之分。
以陈玉帛之欢。
傥蒙惠以嘉音。
即伫专驰信使。
谨因胡立行次。
聊陈感谢。
词莫披述。
伏惟仁明洞鉴垂念不宣。
王刑部1059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九○、《苏文忠公全集》卷四八 创作地点:湖北省宜昌市
轼今日得于州吏,伏审执事移使湖北
窃以江陵之地,实楚之故国,巴蜀、瓯越、三吴之出入者,皆取道于是,为一都会。
其山川之胜,盖历代所尝用武焉。
其间吴、蜀、魏氏尤悉力争之。
宋有天下,王师平高继冲,至于降孟昶,下周保权,又皆出此。
其人才之秀,风物之美,有屈、宋、伍、祢之赋咏存焉。
节旄使者,专有是土。
其见倚之重,为吏之乐,岂细也哉。
执事处之,则未足贺。
诚以执事之材力地望,宜进任于时,不宜任此。
或者以谓蛮反,南方用兵,湖北邻也,宜择人抚之,故以属执事
使诚有是议,当出于庙堂,非愚所得知,所不敢臆定
所敢伏思者,人患材不足施,或不得施,岂以位之彼此大小为择哉。
执事之心,当亦若是,肆吾力充吾职而已,岂以位之彼此大小动吾意哉?
执事之所务也。
不宣。
轼再拜。
降王长 清 · 洪亮吉
 押养韵
唐李煜蜀孟昶
可惜覆国迟,不作降王长。